看过试射,窦英还挺满意。关键咱发射的是开花弹哪,轰的一声爆炸,那声光效果是相当绚烂。

要知道,在当时的火炮中,长身管火炮只能发射实心炮弹。

虽然在史载资料中明朝已经有了开花弹,但技术不成熟,不仅不可靠,而且十分危险。所以,好象,大概,并不多,并没有什么实际应用。

基本上,在明清战争中,火炮都是发射实心铁球,或者是近距离扇面喷射的霰*弹。

因此,窦英觉得试射结果不错,尽管炮弹落地后还等了几秒才爆炸。可这在没有触炸引信的年代,难道不是正常的事情?

当然,有负责制造的“专家”给窦英泼了冷水,认为这次试射很有偶然性。实际上,因为试炮,已经炸过膛,出过事故,甚至还死了人。

“将军有所不知,点燃火炮时,火焰由间隙窜到炮弹前方,极易引燃药捻,导致提前爆炸甚至炸膛。”

“将军可能不晓得,这炮弹的铸造十分不易,要分别铸造两个空心壳体,然后再和在一起,能成功者只十之二三……”

窦英心里来气。嘿,你左一个不知道,右一个不晓得,当我是白痴呀?我是大学毕业呢,泡论坛也是大虾。

不过,窦英当然不能这么小气、没度量。他仔细考虑“专家”的意见,慢慢地也琢磨出一些道理来。

所谓的“专家”还真是专家,别看外表看起来象个老农,可人家是工部的,还真搞过火炮火器。

阎务本见窦英沉默不语,又有旁边的小官暗中直拉他的衣服,显得满是风霜的脸上不禁浮起了无奈之色。

刚想张嘴转圜一下,窦英已经缓缓开口说道:“阎老讲的确实有理,是我思虑不周,急于求成了。”

阎务本的嘴巴张成了O型,没想到窦英这么爽利的认错,并没有丝毫见罪的意思。

旁边的作坊管事赶忙说道:“将军的设想是没有问题的,待工匠熟练了,这火炮也就成功了。”

窦英摆了摆手,说道:“你只管好规章制度,管好奖罚。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,还是要听阎老等工匠的。至于这个火炮,暂时停止制造,待我想出办法,再重新开工,以免不必要的伤亡。”

管事唯唯喏喏,阎务本则心中感激,觉得窦英虽然年轻,却不暴躁,还很虚心,讲道理。

有了好感,阎务本便对另一件武器颇多赞誉,虽然也不算什么创新,威力也不很大,不过是简单易造而已。

窦英也知道这个武器只是救急之用,因为西洋火枪不知道啥时能有,总不能因此而不行动吧!

松树炮嘛,将结实的木材剖成两半,各掏出半截内膛,然后用铁圈加以箍紧,就成了前装炮。

如果材料不同,什么榆树炮、荔枝炮、檀树炮等等,也可以有。

本章已完 m.3qd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