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翔一听于远明的汇报,一下子沉默了。

沉默了很久才说,你先去忙,晚上我们再一起商量。

于远明就自己去忙了。

反正自己也没想好,到底是转还是不转。多有几个朋友商量,也好。

其实在于远明的内心,对于内勤的工作有两大障碍。

一个是学历。

初中毕业的他知道,内勤肯定是需要大专学历的。不管是电大还是函授还是党校,总要有个片片。那个初中学历说都不用说,肯定没有机会。

姚治民根本就不问这个问题,有两个原因。

其一,可能知道。你自己想办法。

其二,他不知道,以为于远明应该有。

这是于远明从业多年以来的达摩克斯之剑,一直悬在头顶,总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来。

第二个问题更大。学历其实后期可以补,于远明曾经也去报过自考,自己最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。很遗憾,虽然自己觉得很有感觉。考试下来一科54分,一科27分。回头一想,自己每天做活儿,抽空看书,没有人辅导也算不错了。但是考不过就是考不过。剩下的十二科就没报名了。只是那套书籍还放着,偶尔翻翻。后面有时间再参加一个简单一点的也可以,听说电大的就容易得多。

但是自己一直懒,或者没有想往内勤方面转,所以一直就拖着。还是一个初中毕业打天下。

第二个问题是心态。

内勤做什么,于远明自以为很清楚。当然后来才知道并不清楚

内勤的收入也知道不高。后来才知道也是一个未知领域

内勤的工作环境,于远明是最抵触的。

什么事情都要汇报,身不由己。什么事都是领导说了算,官大一级压死人呀!

当初在万家组训买支铅笔都要庞福喜同意,而且庞福喜还克扣了孟凡的季度奖。

后来贺成在魏明星手下做事被折磨的情况,于远明也知道。反过来,贺成如何在杜总面前溜须拍马,如何搬弄是非,又让于远明知道了内勤的文化之恶!

更何况像雷文杰、狄胜青那样的优秀干部,德才兼备,队伍喜欢,成绩突出,却同样因为领导的变化而被打压。自己狷狂耿介的性格,直来直去的风格,以个人尊严为最大追求的价值观,又能不能在内勤体系里活下来?

一旦自己忍受不了,怎么办?重新开始做外勤?

更不要说,现在姚治民与史翔的矛盾重重。

两方都有一些力量,明枪暗箭地你来我往,看样子只会越来越严重。面对双方的兵戎相见,今后自己将怎么办?

史翔对自己很好,姚治民对自己也不错。

到底是倒向哪一边?

这次转内勤,是姚治民主动提出来的,史翔不好说不行。但内心并不支持,或者说很难做决定,已经体现得很明显了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