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信人以阻止生蛮突破为前提,使用滚木礌石的想法,为先知打开了一扇大门,把“没有想到位”,又或是“已经想过头”的先知,“牵”回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上。
于是,先知离开了死胡同,又开了新一轮的“发明创造”。
.
确定目标:
阻止生蛮登上土墙。
分析目标行动模式,既生蛮登上土墙的动作分解:
一,起跳,单手抓墙,借弹跳之力往上窜。
二,身子向上攀爬的同时,挥舞木棒,驱散人群,格挡攻击,给自己争取“登陆的场地和机会”。
三,头身露出墙面之时,要护住头身要害,以避免在这行动不便的时候遭到打击。
四,站起来——跪着趴着可没法好好地展开攻击和防御。
五,稳住——只有不被干掉或赶回墙下,后面的人才能不用“顶着炮火冲锋”,安全快速跟上。
对策分析:
滚木礌石对一二三的效果应该比四五的要好。因为前者只能单手持棒,且身体在墙外挂着,没法向后借力来对抗前方的冲击。而后者,哪怕是第四步,人还没爬起来,生蛮也可以利用双手持棒的姿势,来进行抵挡。
所以,想到了【拍杆】。
拍杆……你们把它当做一个很大很大的木槌。
平常竖在那里……看我的手,手肘是木槌的底部【轴】的位置,拳头则是打击部。攻击时靠它自己倒下的力量,就足够将人砸飞。砸完,再用绳子把它拉起来,复用。
问题是,有几个缺点需要大家一起琢磨琢磨。
首先是攻击范围问题。虽然可以考虑做成“可转向”的……但这样就很容易伤到自己人了。还不如事前在墙上划好范围,这样至少在使用【拍杆】之时,我们可以知道哪里是安全区,哪里又在攻击范围内。
不过么,如果我们特意……有意无意地留出这些区域当作破绽露出来,用以引诱生蛮攀登,然后给上钩的来一下……只是不知道效果会是怎样。
其次是,若是砸空了,没砸着人而是直接砸在土墙……我怕土墙受到的损伤会太大,得不偿失。当然,我们可以控制“起吊用”的绳索长度,让它刚好砸不到土墙,甚至还能因为反弹能更快更省力的将木槌重新竖起。但是……
这对绳索的要求就变得非常高了。记得做好测试,宁可使用次数少甚至不用,也不能我们自己把土墙给拆了。
最后么,考虑到木槌攻击不到一二三,所以我又想到在锤头加装一个横枝……还是叫“牙”吧。向前向外,不是左右横着的。
对,就是把形状从“I”改成“倒L”。
这个短枝,在倒下后,让它可以贴墙攻击到挂在墙边的目标。
短枝的前端还可以考虑削尖并烘烤硬化……
但装上“牙”之后,不论是安装不够牢靠,又或是被一棒子打歪……一旦“牙”往左右歪斜,那安全区的边缘,也会变得不安全。
……
你们去研究一下吧。
感觉,不用有点可惜,但用了却很可能得不偿失。
……
要不还是不用了吧。
这样。不用“杆”了,我们把它换成“冂”型。靠上面这一横,进行范围攻击。
或者再复杂一些,做成“円”型。中间一横攻击范围定在土墙上的,上面那一横装上“牙”,攻击墙外的。
也不用考虑连续使用的问题了。索性当做是“生蛮冲上来站稳了脚跟,我方被赶下土墙”后的,最后的,也是一次性的,攻击手段吧。
趁着这次攻击,我们说不定还能夺回土墙的控制权。
.
讨论在热烈进行中。
既然目标确定为守城,那么各种守城用的东西不管有用没用,都可以拿出来说说。
比如,投石车造不出来,但更小更简易的杠杆投石器却可以拿来尝试一番。在墙下通过抛物线越墙攻击,既不用占据土墙上的防御空间,下面也有充分的空间用于存储和搬运弹药。
如果开发顺利,那么不论是使用大量小石块霰弹骚扰,还是单发大石块追求杀伤,都能让生蛮在“冲锋之路”上遭遇更强大的“炮火洗礼”。
再比如,守城要有韧性和耐力。不但要顶得住敌方的攻击,还要能足够的“持久”。那么,人员轮换,伤员救治,物资补给……甚至是被意外突入墙内后的补救措施,也可以提前考虑起来,以免真的出了万一而手忙脚乱——有个坏预案,大多情况下也比没有预案要好,至少不会惊慌失措。
.
“前线的北方去不了,那你们的食物还能自给吗?制作弓矢投枪的物资呢?”
因为守城是消耗战,且防守主要依靠远程武器。虽然知道前方现在属于危险而不是危急,但后勤补给的问题不能不重视。否则空着手饿着肚子,树一溜儿长城也没法子守。
“食物的话,靠南部地区也能获得足够的吃食。但……”
“但却不是长久之计……吧?”先知接过话头,“果然是这样。那储备量呢?单靠储备能坚持多久?武器消耗呢?”
“……”传信人想了想,发现自己实在没法回答,只得表示:“很多。之前有大量食物作为战时储备送达。但不知道具体的数量。应该……十几天应该没问题吧。
武器的数量不少,够用一阵子。每天还有新的制作出来。只要生蛮不是死战不退……咦!不对。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